簡報教練的故事

校園裡的電子佈告欄、走馬燈

保存大溪古街立面牌樓的社區營造活動紀錄片「大溪之寶」中,外來的教授如何融入當地社區生活的過程,還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:

在街道設立了一個涼亭,雖然用木頭蓋好了骨架,但是看到涼亭的上方是中空的圓形,不禁令人莞爾,建築教授表示,「因為公部門常會有涼亭後續的維修經費的問題,在不確定下,寧可採用簡單的設計,在涼亭中央種植榕樹,以後涼亭壞了,還有榕樹可以乘涼。」

在公共經費有限下,設置一個工程之後還要考慮到日後維護是否容易,如果在經費允許的情況下,可以在分散的各校區重要的出入口,放置電子佈告欄或走馬燈,最理想的狀態是結合網路連線,即時地更新佈告欄內容,大幅度減少社團海報印刷所消耗的紙張。然而路人在紅綠燈下停留的時間,小型的走馬燈能夠流轉的文字,也就是它可以告知的訊息其實並不多,所能呈現的訊息勢必得經過壓縮再壓縮,至於大型電子佈告欄差不多幾十字以內,可以讓活動訊息完整呈現,甚至透過動畫表現,吸引觀看注意。
但是越為大型的電子佈告欄,它的日後維修費用是否能夠持續不斷挹注,儘管與減少樹木砍伐的代價相比顯得划算,但是對於學校預算願意持之以恆運用在電子佈告欄,個人其實不具信心。
附註:這篇文章是隱含個人獨斷偏頗的意見,對於那麼大的看板,擺放在校園中其實是非常突兀的,就像是台南市的地標——遠東百貨一樣,如果喜歡台南市整體陶瓷溫和風格,那麼撕裂天際線的百貨建築物,只是肆掠破壞。
問題是,社團為什麼要貼一堆海報,有些還跟選舉沒兩樣,同個地點用個繩子拉在樹木兩端,一次拉將近十張的海報,這樣做是否有宣傳效果?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