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訊泡沫中的新聞偏食

有次在夜市用餐時,我注意到老闆上餐速度驚人:飯麵淋點醬汁、滷味隨便切,不到幾分鐘就能上桌,反倒是燙青菜這類原型食物需要花更長時間等待。


以同樣的眼光來看平日閱讀的新聞,記者在社群網路上發現火爆話題,不到幾分鐘就能「烹煮」出一篇自帶流量的報導。但回頭查證原始的社群文章,卻發現是連50個按讚數都不到的文章。


單一來源的新聞報導:只引用爭議人物或團體的言論,完全違背了新聞教科書強調的「多來源查證」原則,其實就是攤販花不到半小時就完成的「速食新聞」。


習慣演算法推薦的閱讀方式,更會加強我們的新聞偏食:推薦爭議人物的仇恨言論、單一立場的觀點、追求短線流量的炒作內容。下次滑到聳動標題的時候,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:這篇報導引用了多少來源、是否可信?還是只是複製貼上的「隔夜飯」二手資訊?


給自己多一點時間,選擇那些願意花時間採訪、多方來源查證的新聞報導,才值得我們的信任與時間。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