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網摘] 人工智慧驅動的網頁介面元件

知識的生命週期

有一天發現到,我所學習到的知識,賞味期限僅有一年。


lifecycle
圖片檔來源:Microsoft Product Life-Cycle Policies

在上圖中的綠色區塊,產品生命週期的主要期(Mainstream Phase),取得授權的管道較為多元,以及完整的客戶支援,隨著時間遞增,取得授權的管道將只剩下系統製造商(System Builder channel),而客戶服務也只剩下付費支援以及線上的文件等管道。

在商言商,沒有一位商人,願意販賣沒有生命週期的產品,唯有推陳出新,研發新的技術替代舊的,才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,儘管個別商品的生命週期還長達三到五年,但是新產品產生的週期,卻是更短,往往是隔了一年之後,馬上推出新的產品。

當商業軟體進入校園內時,教師選擇哪一套軟體作為講習操作的介面,也許出自老師教育上的專業考量,但是講習的方向以,卻不該侷限在,「學生很『熟練』地操作,單一軟體的介面」,導致校園變成訓練培養這項產品的消費者的場所,因為當學生畢業之後學生們已經習慣這套軟體的操作方式,並且將會帶入新誕生的產品之中,成為這家廠商忠實的消費者。

以作文課老師要求學生電腦打字為例,我們之所以選擇電腦軟體進行文書處理——將印刷紙本文字轉化為電子數位形式……


  1. 是為了讓思想可以更為方便地透過網際網路傳播流動,那麼應該盡可能採用W3C標準的html或xml等格式,讓更多人可以觀看閱讀,而非特定廠商軟體才相容的檔案格式。

  2. 如果是為了讓報告更美觀,可以避免看到張牙舞爪的手寫字跡,並且可以在報告中增加美觀的圖片,以及文字的美術效果,那麼美術效果,就必須考量是否與整體版面風格相符,是否五花八門的效果,讓原本想述說的主題失焦模糊,而這些學習,並非單單只是透過軟體操作就可以獲得。

  3. 網際網路可以更為方便取得資訊,以及複製剽竊,在創作過程中,模仿或抄襲的界線在哪裡?

這些問題的思考,將能夠跳脫單一軟體的框架,並且是在日後面對不同文書軟體時,可以使用的知識。

在數位化過程中,我們會面臨到使用的媒材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問題,在校園中的知識講授,如果把這些抽離了,侷限在單一軟體的操作,那麼學習到的知識具備強烈的排他性,將與開放自由的學術風氣衝突,並且悲劇地只有一年的保鮮期限。

相關連結:

編輯可以不知道排版嗎? - 出版業參考消息 】
……在版面上盡情揮灑,這裡加一點花邊,那裡放一點裝飾,標題不斷變化,版心忽高忽低,特效唯恐下得不猛,字型唯恐用得不多。我們做了各種過去做不到的事,獨獨卻傷害了易讀性。

自由人日誌 - 洪志鵬的網站: 先有內容,再談數位 2004-09-10
自由軟體鑄造場計畫網站: [名家專欄] 運用自由軟體 融入資訊教學 2004-10-29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