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工具研究社交流小聚聚會手記

COSCUP 2024 分享:生成式 AI 於 WIKIDATA 中的寫作應用

今年 COSCUP 分享題目「生成式 AI 於 Wikidata 中的寫作應用 -- 從資料完整性到資料協作品質」探討使用生成式 AI 在維基數據中的應用,包括從文本辨識屬性、分析屬性間關係、檢查來源可靠性,以及改善屬性完整性,透過人與 AI 協作,增加 Wikidata 內容可靠與準確性。

Made with DALL-E. Inspired by Direct Media on StockSnap


什麼是維基數據 (Wikidata)?

維基數據 (Wikidata) 是「一個開放的、多種語言的線上資料庫,收集各種資訊並以易於理解和使用的方式組織,供網路百科全書和其他網站使用,也讓任何人都能免費取用這些資料。」(詳見維基數據的簡介)

維基數據至 2012 年 10 月開站,至今年 3 月已經累積 21 億次編輯。

如何判斷是善意貢獻或惡意破壞?

一個開放的的線上資料庫每天面對可能來自大量匿名的編輯。如何判斷是善意貢獻或惡意破壞?

一、由工人智慧 (人工) 方式巡邏內容:例如其他人加入撲克牌網站連結,肉眼可以很快速地察覺與復原。好的內容也可以依照維基百科「頁面評級」或維基數據「項目品質」檢核表,人工評比頁面。

二、採用規則協助識別破壞內容:例如當大量被破壞內容都與撲克牌、賭場有關,就可以寫成規則,由電腦識別破壞內容。

三、使用機器學習協助識別破壞內容:採用規則方式的缺點是可能誤刪善意編輯的內容,例如與撲克牌主題有關的條目,需要額外增加其他規則時,就會連動地造成多組規則間可能衝突、更難維護。採用機器學習方式,例如 2013/12 前的「客觀文章修訂評估服務」 (Objective Revision Evaluation Service,簡稱 ORES) 或之後的 Lift Wing 更通用的模型託管平臺。粹取文章中的特徵,例如「預測編輯是否可能最終被回退壞詞偵測使用到 TF-IDF 統計方法,計算文章中重要詞彙的權重、「預測一篇條目或草稿的的評估等級」則從文章結構特徵進行預測,例如:有多少章節?有資訊框麼?多少個參考資料?使用 cite 模板? 但不評估寫作品質,或是否有語氣、觀點問題。

使用生成式 AI 協作

分享中提出四種協作方式:(1) 從文本辨識「屬性」、(2) 從文本辨識「屬性」間的關係、(3) 檢查可靠來源、(4) 改善「屬性」完整性。

Wikidata 的「屬性」(property) 可以理解是 Excel 的欄位名稱,詳細說明:

屬性描述了敘述中的資料值,可以被視為一種資料的類別,例如,資料值「藍色」的屬性為「顏色」。屬性與值配對後,在 Wikidata 中形成一個敘述 (statement)。屬性也用於修飾符。屬性在 Wikidata 上有自己的頁面,並與項目連接,形成一個連結的資料結構。(資料來源:Wikidata)

(1) 從文本辨識「屬性」

以前「自然語言處理」 (NLP,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) 要粹取「屬性」可以透過「命名實體識別」(NER,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) 技術。例如我要從「4所大專校院明天退場 明道大學生安置到輔大、逢甲」新聞中,找出被廢校的學校名稱。

使用中研院 CKIP CoreNLP 實體辨識的結果:

CKIP CoreNLP 網站截圖

畫面上可以看到 CoreNLP 將特定詞彙標記上顏色與詞性,包含 CARDINAL (數詞) 、ORG (機構)、DATE (日期) 等詞性 (完整詞性清單可參考這份簡報)。想要找出被廢校的學校名稱就歸類在 ORG (機構) 詞性。但是同時間被標示成 ORG 的詞彙有:

i. 行政機關:教育部
ii. 正式退場的學校:明道大學、環球科技大學(環球科大)、大同技術學院、東方設計大學
iii. 安置學生的學校:亞洲、淡江、輔仁、大葉、逢甲等學校,部份還被歸類到 PERSON 的靜宜、東海。

還需要額外處理,才能真正找到正式退場的學校清單。

💡 改成使用生成式 AI 下的提示:

根據我提供的新聞

列出廢校的學校名稱,以列點格式輸出

如果沒有則直接回答無

🤖 使用不同大型語言模型 ChatGPT-4oClaude-3-Sonnet (POE)、Llama-3.1-405B-T (POE) 和 Google Gemini,都可以順利完成這項任務。

(2) 從文本辨識「屬性」間的關係

目的是將上一步驟得到的正式退場的學校清單,找出相關的屬性,以利建立「敘述」(statement)。

一個陳述是一項關於某個條目的資料,記錄在該條目的頁面上。陳述由一個主張(屬性-數值對,例如“位置:德國”,以及可選的限定符)組成,並通過參考資料(提供主張的來源)和排名(用於區分包含相同屬性的多個主張;默認為“正常”)來加以補充。Wikidata 不對陳述的正確性做任何假設,而僅僅是收集並將其與來源一起報告。“陳述”這個術語經常與“主張”互換使用,但技術上它只有在至少添加了一個參考資料後才成為陳述。(資料來源:Wikidata)
💡為了避免生成式 AI 瞎掰,所以先說明「屬性」、「敘述」的定義,並提供全部「屬性」清單,要求生成式 AI 根據我提供的知識檔案,從新聞內容辨識「屬性」間的關係。下的提示是:
步驟1: 從新聞粹取廢校的校名
(新聞略 ...)

步驟2: 
廢校的校名作為 <label>

請詳細閱讀我提供的 Property, Statement 定義,以及上傳的檔案 
Property 的 ID, label, description, Data type
- Property: Property describes the data value of a statement ... 
完整 Property 清單請看附檔
- Statement: A Statement is a piece of data about an item ...

提供 <label> 的 Property, Statement 關連 (可能多值)
輸出格式:
- <label>
   - Property 的 ID (例如: P6), Property 的 label (例如: head of government)
   - Property 對應的欄位值 (需遵守 Property 的 Data type)
🤖 測試結果可以看到不同大型語言模型的差異。順利辨識屬性間關係的模型有 ChatGPT-4oLlama-3.1-405B-T (POE)。

Claude-3-Sonnet (POE) 和 Gemini-1.5-Flash (POE) 出現因為支援檔案大小限制,導致檔案截斷或者顯示超過 context window 的長度限制。

(3) 檢查可靠來源

根據中文維基百科的內容指引,來檢查新聞內容是否是可靠來源? 

💡如果模型支援上傳知識檔案,下的提示是:
根據知識檔案建立內容品質的檢核表,並根據檢核表檢查網路文章內容的品質
以及是否可信

輸出格式:根據檢核項目做成表格
欄位分別是檢核項目、參照的新聞片段、評價、詳細解釋 
(如果部份檢核項目無法評估,則直接回答無法評估)
最後並給予綜合評價

使用台灣常用的繁體中文回答

💡如果模型支援上傳知識檔案,提示方式則分成兩次:

第一步驟:
將文章內容改成可執行稽核的檢核表
'''
(手動貼上文章)
'''
第二步驟:
依據網路文章稽核綜合檢核表,檢查我等一下提供給你的新聞文章
輸出格式:根據檢核項目做成表格
欄位分別是檢核項目、參照的新聞片段、評價、詳細解釋 
(如果部份檢核項目無法評估,則直接回答無法評估)
最後並給予綜合評價

使用台灣常用的繁體中文回答
🤖 以 批高虹安自己要檢討!館長轟「低級錯誤」:妳丟的是所有人的臉 這篇新聞為例,不同模型表現有明顯差異:(1) 有提到單一觀點,建議增加更多不同來源的意見和證據引用的 ChatGPT-4oClaude-3-Haiku (POE)、(2) 沒有提到單一觀點 Llama-3.1-405B-T (POE) 和 perplexity、(3) 有趣的是拒絕評論選舉和政治人物的 Google Gemini

(4) 改善「屬性」完整性

前三個步驟都是根據我給予的新聞內文,找到屬性、屬性間關係,會不會有哪些屬性不在新聞內文,但是觀眾對這個主題其他屬性有興趣,而我忽略了。

💡 提示文字:
對於新聞有興趣的使用者,查找資料時,根據 Property 清單,還需要哪些
Property 但是新聞內容沒有提到?

輸出表格格式
欄位:
1. Property 的 ID (例如: P6)
2. Property 的 label (例如: head of government)
3. 推薦程度,用 1~5 顆星排序
4. 解釋原因
🤖 下圖示 ChatGPT-4o 的推薦結果:可以找到先前新聞沒提到,但讀者可能有興趣的利害關係人屬性。


盤點上述與生成式 AI 協作的工作流程:(1) 從文本辨識「屬性」、(2) 從文本辨識「屬性」間的關係、(3) 檢查可靠來源、(4) 改善「屬性」完整性。需要手動來來回回複製好幾次,如果改用「代理人工作流程」 (agentic workflow),可以大幅增加資料處理速度。

coze 網站截圖

儘管採用同樣的大型語言模型,有些問題在 coze 的問題回覆品質會參差不齊,還需要人工檢核。

結語

同樣的語言任務,使用不同大型語言模型試驗,可以發現生成式 AI 大型語言模型的侷限。除了部份無法直接上網瀏覽資料,其次是可以處理文章的長度限制。另外關鍵的限制是驗證來源可靠性,需要該來源也是數位化資源。

然而真實世界的資料可能是更惡意的,例如「《刺客教條:暗影者》成國際問題?彌助維基被爆故事史實化、作者把黑奴買賣推給日本人」當原以為是可靠來源的紙本出版物,其實是偽造的故事呢?除非日後人形機器人,可以直接到圖書館查找資料,交叉驗證來源的可靠,也許才能解決這類來源可靠性被污染的問題。

當編輯的條目本身就很缺少資料,更需要實地踏查、查找早期文本。在目前使用生成式 AI 快速生成資料的時間點,也是更需要人們生產原創資料的時候。

簡報檔案

📃 簡報檔 (簡報中會交叉使用「實體」與「屬性」詞彙,都是指 Wikidata 的「屬性」)

參考資料

  1. [Wikidata-l] wikidata.org is live (with some caveats) - Wikidata - lists.wikimedia.org 
  2. Wikidata 「2024年3月12日:維基數據上出現了第21億次編輯。」
  3. 維基百科:頁面評級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  4. Wikidata:Item quality - Wikidata
  5. Machine Learning/Modernization - MediaWiki
  6. Wikidata Knowledge Graph to Enable Equitable and Validated Generative AI - Jonathan Fraine & Lydia Pintscher, Wikimedia Deutschland - YouTube
  7. Generative AI Commons
  8. 《刺客教條:暗影者》成國際問題?彌助維基被爆故事史實化、作者把黑奴買賣推給日本人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