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虛構] 未來商務多重代理機器人的階層決策

研究生在爭吵

學術網路上電子佈告欄的研究生看板裡,總有網友們火爆的言論,使得連線的對話往往扭打成一團,前陣子人文、理工學科目孰優孰劣的爭論,旁觀筆戰的我,想起以前主修外文的夜鷺學姐的一段話;「難道人文學科就沒有科學精神嗎?」使得我不禁陷入沈思。

之一:研究生在爭吵
日後自己試著描述理工學科的操作型定義:「透過變項控制進行重複的實驗,去驗證假設的理論是否有效?」,重複的操作特性,或許可以視為與人文的重要差異,因為後者所要檢視的,並不是同一的(unity) 物質,而是活生生的人,例如,工業污染傷害的田野調查等等,學者除了進行個案訪問、政策影響分析等等質性研究,或許採取數據交叉統計的科學工具,企圖獲得超然客觀
的切入角度,但是這樣的研究可以被「重複驗證」嗎?
哲學家黑格爾提到「歷史上重要的人事物往往發生兩次,但第一次發生的時候是個悲劇,第二次再發生時就是個鬧劇。」不斷發生的災難意外下,當人是被思維解剖的對象時,人文、科學的孰優孰劣的爭論顯得多麼蒼白無力!今日醫學領域,在西元1850年以前因為處理人的問題,所以被歸類為人文學科,直到科學方法貫徹到醫學領域,才改為劃分到自然科學,但是醫學不管被劃分到人文或自然科學,其宗旨總是企求人們健康與更美好的生活。
之二:科學實驗裡的青蛙腿
西元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弟(Michael Faraday) 無意間發現,放在通了電流的金屬線圈附近的青蛙腿會突然抽動,進一步實驗發現電磁感應現象,而這個發現奠定了日後近代科學發展的重要基礎。依據坊間傳聞,法拉弟曾向英國財政部長尋求援助,部長慷慨地給予數十英鎊的資金,這個插曲讓我進入歷史的假設性回想,財政部長在給錢之前,如果詢問:「現在做的這個研究可以有什麼用途?」
科學家可以這樣回答嗎?「老實說,我也不太清楚,不過目前可以引發青蛙腿的運作。」
之三:夜光鳥在發光
報上爭論著國家學術教育的績效評估正逐漸講求量化,然而數量化的過程就像是抽象座標上的數據近似,甚至可能百分百的達到指標,卻只是扭曲的學術表現!不同種類學術範疇,又如何能夠用單一標準去衡量各自的學術發展。
例如人生的未來,又如何只是占星家手裡幾組數據的預測,為何不考慮加入,出生那天包裹嬰兒身體的熱毛巾溫度、初啼的音量?又例如蘋果為什麼掉在地上?是因為微風吹拂的角度、灌溉過程的總計水量、滋味甜美的糖度多寡?也許因為評量的指標太少,使得指標呈現的只是缺角的事實面貌呀?
鳥類圖鑑上寫著,「夜鷺 (Nycticorax nycticorax),白天棲息於竹林、相思林、木麻黃上面,晨昏夜晚才出來捕食……」,夜鷺有個別名「夜光鳥」,在屏東的晚上曾經看到飛翔的夜鷺群,腹部正反射著街道燈光,彷彿自己會發光似的,知識殿堂裡探索追求的知識,所發出的幽微光芒,有時候也同樣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。
至於原來那個問題中的「什麼是科學精神?」反而使得我陷入更深困惑。

留言